第二十三卷 千騎將 第八百九十章 左右為難
$ J7 S* _9 [5 L8 o6 @& x' Q
8 W, c: l% M; k$ U" f' P% G 韋妃道:“郎君,你該去!”" [* I4 I' _- j; A+ ~( N
- H8 K& u z( ]3 } 李顯猶豫道:“可……不知道阿母是個什麼意思,我若貿然出頭,如果觸怒阿母的話……”
. R6 b# r6 j* T% J5 f ; U& o- m8 w: l* {# P% L9 C
韋妃道:“那又如何?不管楊帆結果如何,你得去。你可不是太太平平回京的,換個人接你,你現在未必能在這裡,更不用說做皇太子了,皇帝就算不想饒他,你去求個情兒,又能把你怎麼樣?”
+ b7 X e j1 t F9 C& U' N ) p$ ^$ h* ~- V; |
李顯道:“可我聽說,當時是母后下了死命令,我活他活,我死他死,他才竭盡所能護我還京,又不是對我李家如何忠誠,重潤說過,他與梁王關係匪淺……”) w# B9 r5 J! a- r% O0 V, l
' ^& ^( N7 O6 |9 w6 s “你糊塗啊!”9 y. U+ C: ~! l: M
3 H+ _! F+ i8 F F 韋妃氣紅了臉:“他出於什麼目的並不要緊,重要的是他做了什麼。如果你是皇帝,難道你要剜出別人的心,看看他是不是出於忠君才為你做事?他的所作所為與國與民與你有利,那就得賞!) ?0 W) B3 W1 H7 t. r& F% q i" C
6 f d1 y# A# q6 [; L0 [ 楊帆為何保你不重要,重要的是因為他,你才保住了性命。如今楊帆有難,你若不知道也就罷了,如今千騎叩闕,宮裡誰人不知?你不出頭別人會怎麼看你?連捨命護駕救你還京的人你都不保,誰人還肯為你做事。古人尚知千金買馬骨,你怎麼連這麼點事都看不明白?”% i$ _6 O5 \) g9 C/ l1 F
9 d7 o, i. j4 U1 ] 李顯稍微有些意動,可是一想起母親的威嚴,終究還是膽怯,搖頭道:“娘子,此事……此事咱們還是再觀望一陣再說吧。”
- F7 \: Z( r+ a0 M5 o6 X 4 h+ s, w! \. }3 s7 v+ P
“阿爹,阿娘!”隨著一聲清脆的呼喚,李裹兒風風火火地跑進來,臉蛋紅撲撲的:“楊帆馬踏連營,踹了金吾衛的事,你們聽說了嗎?”
0 |; G1 A3 w3 @$ r- n( [ * \4 a/ y; A5 M
她的幾個姐姐已經出嫁了,她的年歲不算太大,還可在宮裡再住兩年,要不然所有閨女一股腦兒出嫁確也難看。/ y C$ \; V' Z W
6 j) J7 |/ F5 ]4 g; H
韋妃憤然一甩衣袖。轉身進了內室。
% c- G% t* A1 A! n: S' h
/ s# ]5 ?, j' n- d+ q5 l 李裹兒訝異地看看娘親背影,又看看李顯,問道:“阿爹,娘親怎麼了?”
' o( H/ S+ W7 Z( F) T. u 2 h+ [: j. E3 R
李顯煩惱地道:“別提了,你娘讓我去你皇祖母面前替楊帆求情。你皇祖母乾綱獨斷,素來嚴厲,我豈能去自討沒趣?”
! ^1 l1 d ]/ ^/ ?; n4 P
# j. I) p3 }, p( Z 李裹兒一聽這話,便笑道:“爹爹勿需煩惱。叔父已經去了。”
5 W5 _# t1 n9 |) o" c1 V " y1 n, d: ?2 a2 \# g t
李顯一怔,訝然道:“八郎?他……他去御前為楊帆求情了?”
! y: Q. S8 [3 m5 ^
5 r9 C1 L1 J! P* z6 ~' B, t% d% D 李裹兒點頭道:“是啊!方才我看他匆匆出了太子宮,小內侍說,叔父是去見駕為楊帆求情的。”+ f5 E& d0 X" B
. K, Q6 z9 s, @9 s8 I' P “哦……”
" O+ u# H/ E, C. |, d
: `1 ^6 I9 a! P 李顯撫著鬍鬚想了想,神色間便透出幾分古怪。
; I3 M/ u6 }$ x$ _3 o p7 a ! Y$ I+ U" a$ J( Q' _( E) ^7 _
東宮殿廡一角,李旦的幾個兒子站在那裡正等著父親回來。他們本來是要今天遷出東宮回轉王府的,結果突然發生了千騎叩闕的事。
/ X6 }4 M* r- w, E0 o
1 O" N6 P/ y4 Y9 d' J0 T 李旦二子李成義道:“三郎,你不是說楊帆與武氏走動很近麼,為何又勸父親去為他求情。”
* J+ b" O9 C5 ^- Q. u. P7 ~/ M
+ F6 \% k2 l6 I. O% I) F 李隆基如今已是十五歲的少年,唇紅齒白。英眉朗目,器宇十分不凡。聽了二哥的話。李隆基道:“二郎有所不知,我聽高力士講,楊帆不僅與武氏走動頗近,與太平姑姑走動也很近。此人未必不可爭取!”
4 p+ G$ H+ c. |2 E 2 e. d3 R, T9 p7 ]
如今的李隆基,早已不是當年因為楊帆隨聲附和了武氏幾句,便對他怒目而視心懷怨憤的小小少年了,常年的宮中生活。在爾虞我詐危機重重中求生,已經讓他具備了透過表象看問題的能力。" o! W( i- m6 z7 c9 P
) ?, }0 L1 S8 i9 e: [ 李隆基道:“如此至少可以說明,楊帆在武李兩家中間還搖擺不定。今日這場危機,如果我們李氏能為他求情,救他一命,無論如何,他得承這個情,他掌握著千騎,有他的支持,我李氏的地位才更穩固。”
/ o. ]4 x& f! K7 D6 Q ]3 X0 C
4 A3 @0 X C1 C1 D) `9 y6 `+ ` 五郎李隆業不服氣地道:“那也該七伯去說,他才是皇太子呢,何必讓咱們爹爹出頭?”( E( p% A/ r) T- ]- A" i
3 u, a% b, o' E" \' I C5 p
李隆基寵溺地摸摸五弟的頭,微笑道:“五郎,你要知道,七伯可是皇太子,不方便出面的。七伯去,皇祖母也許會認為七伯在邀買人心,而父親只是一個親王,他出面比七伯方便,至少沒有邀買人心之嫌啊。”
3 h9 R2 _6 i9 g: f5 o6 S
L# s" Z( w, w5 i- i+ j 李旦生有六子,除了老六幼年早夭,如今健在的還有五子。同一般的皇室子弟之間血緣之情淡漠、兄弟之義淺薄不同。承蒙武則天的關照,這五兄弟從小關在一起,困守在這東宮的大牆之內,甘苦與共,因此兄弟之情甚篤。; d& }" D& H% ]9 c
" M" ~5 m2 Z4 M+ I5 S 相王家裡的這五兄弟同民間許多窮苦人家的兄弟一樣,對他們而言,兄友弟恭可不是一句笑談,那是真正的如足如手,親密無間,兄弟惇睦,義氣深厚。天子之家,兄弟之間,情義如此之深,也算前無古人了。5 F1 R, U8 K* I4 F, O3 K; c: y
- H5 O) p+ v5 I$ n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0 j( |; t7 N, ~/ ` u7 @ ) l; d) z/ F# @/ a1 e
武則天在麗春台上徐徐地踱著步子,心中好生犯難。" O! X6 ?6 M' y- X
1 H- O) M: `% I, M$ o. G* K- K 方才察言觀色,事情真相她已經明白了八九分,查?真要去查,恐怕那賊人一定是真的,但金吾衛蓄意陷害也一定是真的。以侄兒一向的為人和雙方巨大的地位差距,怎麼可能是楊帆主動挑釁。* V" p6 o- b B) t# g7 A
0 J; D1 ]7 H$ w# W2 A' k
懿宗有錯在先,楊帆莽撞在後,一個是千騎營,一個是金吾衛,一個是天子近臣,一個是她的親侄兒,這案子是辦成一場誤會好呢,還是一方蓄意陷害一方悍然違犯軍紀好?3 E f; _% S: ~1 L9 @! J. o' C6 g+ w
' D+ _8 S1 k B$ k; E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,武李兩家中她雖傾向於保武,但是迫於大勢,只能還政於李。因為她明白,如果徹底拋棄李家,武氏不得人心,她的那些侄兒們又沒有一個可為中流砥柱的大才,結果必然是武氏將被人拋棄。* @# j. A, s9 a" m' a
) l! g; b# T9 C& a
所以,政出於李,軍掌於武,是她無奈之下的唯一選擇。千騎的建立,是為了平衡這兩股勢力,讓天子擁有一定的自保之力,不僅僅是為了未來的天子,也是為了現在的天子,也就是她自己。
7 l, f8 {% f3 G& j! q
! t+ |! I! P* m6 g- x* k 在她規劃了未來的政權藍圖之後,她就開始加強了放軍權於武氏的過程。可她也怕武氏鋌而走險,為奪皇位發動政變,連她這個一手撐起武家的人也幹掉。這種事並非不可能,一個當皇帝的連親兒子帶兵都要嚴加提防,何況是侄子。
- k' L2 a$ e# \- i7 h+ e
* T9 Z% q: b/ Y, [$ j" e 懿宗仗勢欺人,步步緊逼,如果楊帆當時不果斷救人,放任部下被懿宗迫害致死,他還如何領兵?他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。張易之說京都二十四衛,除一羽林衛盡皆臣服武氏的話言猶在耳,如今嚴懲楊帆的話,會不會讓軍隊加速倒向武氏?. x: w% }& m: c7 `6 p- M6 k
7 b+ s- b0 j' |3 S) i 雖說這本就是她的目的,可她不希望連一個平衡武李兩家勢力的支點也消失,更不希望在她還活著的時候,軍隊就已經開始另尋主人。承嗣越病越重,武家的人已漸漸倒向三思,而她呢?她也老了,越來越老邁,她就不能被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拋棄?
' W1 V- [) d2 s1 ~$ g' k/ Y
( h8 S) ~9 _. B 楊帆能以千騎破金吾衛大營,果真是一支精兵,如果把楊帆這枚用來平衡的棋子一撤,她的整個佈局就散了架了。
9 B, M/ f6 K' A% d7 l
0 Q6 o1 `# \$ E$ m- v, ~ 然而不懲罰他的話,又實在說不過去。9 e7 \- ^) K: f; W$ u: H
7 E. F) S* @! r2 T
南衙禁軍的調遣、指揮歸屬政事堂,同時也需她的點頭,但凡發兵十人以上,除緊急情況外,都要有尚書省﹑門下省頒發的皇帝“敕書”和虎符。北衙禁軍直屬於皇帝,受到的制約小一些,可也從不曾有過楊帆這樣的舉動,如不懲治……0 L+ R( T" [; t3 u7 a. Z
' y, r0 u: e7 ?( Q+ K C 武則天思來想法,顧慮重重,就在這時,小海入內稟報:“聖人,相王求見。”- \0 |8 \( L) ?( d7 T3 Q4 U
0 k0 A+ w9 i5 y( N! q/ N! i “哦?”
+ q+ n. P0 F2 }; g1 N H( D
0 s; m3 g5 r1 B 武則天略一思索,就明白這個兒子為何而來了,本欲不見,轉念一想,又改了主意,道:“叫他進來吧。”+ C3 I+ U% A* X2 K
; e" K5 c. w, j( m) [ 立於殿前的武懿宗和楊帆眼看著相王李旦進入麗春台,大約兩柱香的時間之後,李旦又從殿上出來,目不斜視地從二人身邊走過。稍許之後,內侍小海從殿裡走出來,往階上一站,朗聲道:“陛下口諭!”/ r; I+ x% G' _9 `1 s$ ~
' m2 |# h% Q" @& ~6 F 武懿宗和楊帆微微俯身,小海道:“楊帆速令千騎回營,上下軍士,不得妄議今日之事。兵馬回營,楊帆回府待參!”
$ Y7 n) P' D: @, Q & v8 [) x, d; j8 H% C* x! ]) r
楊帆暗暗鬆了口氣,既然沒有當場處治,即便有罪,後果也不會太嚴重了。他向麗春台長長一揖,轉身就走。武懿宗瞪著眼睛惡狠狠地盯著他,又霍地扭回頭來看著小海。小海一側身,道:“聖人傳見,武大將軍,請。”
& x" `3 b# V/ q: j
! M: C$ {/ K: y9 _: r* [ 武懿宗把袖子一甩,氣呼呼地走進大殿,一見武則天便道:“姑母,事實俱在,楊帆膽大包天,應予處斬,姑母怎麼就讓他走了!”
: i$ F' I5 d, G, ~# L3 L
2 O# F/ |$ C7 N y4 E- J6 K 武則天把臉色一沉,道:“你幹的那些混帳事,真以為朕一無所知?”
/ D; g% _! Q4 N5 p! c0 ^5 K/ u 0 g+ O+ k% }7 a( b# J' C
武懿宗一見武則天動怒,縮了縮脖子不吱聲了。
) q7 S8 I+ L. n) K% `* o
2 W, J k: T+ h$ ]2 o 武則天哼了一聲,又道:“金吾衛足足四萬大軍,被區區一千人打得落花流水,你真是帶的好兵!”& s/ }8 O. a8 F/ U
. [. Q& N3 O0 V! w) E/ Q 武懿宗把脖子一梗,道:“姑母,那不同的,侄兒未想到他這麼大膽,根本全無防備……”
; p: I/ _% S0 e# p5 t. u$ {
2 F9 q1 Z9 J! U$ Q; a' _ 武則天把龍頭拐一頓,叱道:“那麼你在趙州,十餘萬大軍被區區不足千人的契丹散騎嚇得望風而逃,也是全無防備了?”
; T1 [9 R- j7 m# z0 o% E" [
; m5 g0 I2 z8 ?4 f" P, s 武懿宗的臉騰地一下就紅了,囁嚅半晌,無言以對。
& S% W& Z+ K( |" g ! W* T( I* h3 L3 \" E" `$ q v1 j5 E/ G
武則天冷冷地瞟了他一眼,道:“回去,約束你的兵馬,以後再起爭鬥,朕唯你是問!”! o, o6 I! i* W* U, W
; w8 n/ }/ N4 J7 u5 _5 o 武懿宗期期地道:“那……那這回……”
. X( z$ {9 j' `& H& j
0 I4 V3 a9 O, X# [9 ~ 武則天道:“此事只發生在你們兩營之間,外人還不知曉,更不知詳情,你們不得對外張揚,你的醜已經丟的夠多了,再這麼下去,朕怎麼委你京都屯兵之權?此事如何處置,朕自有主張。”
$ H& [! Z9 y# k) C* }$ j1 z4 ^$ C
$ s% C+ \/ ?( K5 m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