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78|回復: 0

身體「濕」了嗎?4個體濕症狀自我判斷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6-4-7 19:42:32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身體「濕」了嗎?4個體濕症狀自我判斷
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/台北報導】身體「濕氣」太重,新陳代謝變慢,人就容易生病、水腫和發胖;想要排濕,就要先確定自己屬於「體濕一族」。如何判斷自己濕氣太重?中醫師提供4個指標性的身體表現,做為自我檢視的參考。

伍崇弘中醫師表示,除了運動發汗之外,使用食藥材也能達到排濕的養生效果。(圖片提供/台中慈濟醫院)
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表示,體濕對健康的影響,可用水蒸氣來理解。水喝進人體,需要熱能把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才能送進細胞使用。經常喝冰水,熱能不夠馬上把水化為水蒸氣,於是身體瀰漫著水,造成體內濕氣太重,吃什麼都補不到該去的地方,代謝性廢物反而會積在體內排不出去,濕久不去便積為痰,進而影響健康。
清除體內濕氣,先看自己是否太「濕」?
春夏季節,氣候多雨,加上台灣的海島型環境,人體與天地相應,外界濕氣重,人體本來就濕,潮濕環境下更難排除濕氣。想要排除體內濕氣以維持健康,伍崇弘中醫師表示,首先要觀察體內是不是真有濕的表現?觀察重點有以下4種。
【濕性體質4症狀】

Check 1/頭重、全身沒力氣:早上起床,沒有休息後的清爽,反而感覺很累。


Check 2/舌苔白、厚且膩:刷牙時就算刷去舌苔,不久就又出現。


Check 3/肌肉無力:脾主肌肉,當濕氣進入脾胃會有肌肉無力情形。


Check 4/大便不清爽:排泄物不成形、溏瀉、黏膩,或出現便秘但大便形質軟黏,則是更嚴重濕的表現。

本來腸胃不好、消化吸收差、吃任何東西都馬上想排便、心肺腎臟排水功能差、常常穿冷氣,以及愛喝冰涼的含糖飲料,都很容易成為「濕氣」一族。而食用難以消化的糯米類食物更是大忌,會阻礙脾胃化濕的能力。

排濕中藥方劑「五苓散」。(圖片提供/台中慈濟醫院)
如何清除體內濕氣?中醫藥食療+穴位按摩
如何清除體內多餘失去?運動發汗,就是很好的排濕管道之一。另外,伍崇弘中醫師也建議使用食藥材、按摩穴位排濕,來做好體內環保,促進健康。
在排濕中藥材部分,以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术與桂枝等5種藥材組合的「五苓散」,有健脾利濕功效,但建議由中醫師診斷後再服用。

排濕食物。(圖片提供/台中慈濟醫院)
食療可選擇薏苡仁、紅豆及花椒、生薑等辛香料,還有白豆蔻、砂仁等,需注意的是,薏苡仁和紅豆烹煮時不加糖,生薑不去皮。穴道按摩則可選擇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穴位,都可健脾益氣除濕。
來自群組: ♨ 秋居 ♨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8-8 17:18 , Processed in 0.020834 second(s), 7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