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卷 第六百五十四章 風波起
( e' }3 i0 u' e1 C1 { 1 |$ D9 w- f5 v% R- |
在李昭德流放嶺南的消息傳開之後,南疆入選官員的名單也終於公開了。這都得力于李昭德辦事的效率太高了,用誰不用誰,他心中早有腹案,楊帆的候選名單一到,他就馬上圈出了屬意的人選……
: U3 g1 ~0 V+ u- k, d : ^5 L4 T# c+ x+ P& z5 `( {: M
結果,他又多了一條罪名。而南疆入選官員的名單一公佈,侍御史高文便彈刻天官府在南疆選官一事假公濟私,呼朋結黨、瓜分公器、肆無忌憚。這一次,矛頭直指楊帆。: x$ }8 |( o0 V. {% s
9 L M9 ~) G% W( q; b0 G4 d1 e
李昭德在的時候,他就是那棵最高最大的樹,樹大招風,所以所有的風波都是向著他去的。李昭德倒了,楊帆這棵小一些的樹便暴露出來,成了別人新的進攻目標。/ y$ ?( z, O7 z. y6 F
0 `( w! ]+ m6 e 但是,楊帆是一棵小一些的樹,不是李昭德那棵大樹上的一隻猢猻,他的根系還連著武三思,因此滿朝文武都把高文對楊帆的彈劾看成了武承嗣的一次試探:二武之爭,又要開始了嗎?/ {8 j6 e! l$ ~; `' _) Z
1 X4 e% i" P7 u" w
因為這一層擔心,所以眾官員沒有忙著站隊,他們想再看看,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,看看梁王和魏王之中,皇帝更偏袒哪一個。9 x; \+ v2 D+ i/ g9 L# Q: q" b
" U' C4 R+ V- [' ] 其實這件事魏王也在納罕,因為高文不是他的人。! ~$ ^, h* r' X, p" }6 F" `
, c: C/ [9 b; V6 W& ~ 楊帆一手托兩家,倒了一個李昭德,還有一個武三思,所以武承嗣並不想忙著動他。李昭德已經倒了,但是李昭德雖然刻薄成性,卻也並非沒有一個心腹親信,武三思正忙著籌備力量,要一鼓作氣,把李昭德的餘黨從上到下一層層的清洗下來,現在還輪不到楊帆呢,結果高文的舉動把這整個進程都提前了。
8 v4 W( h$ L0 x5 @ }" f 7 R" r! I8 q' |% B
楊帆是郎中,還沒有站殿參朝的資格,因此高文彈劾他的時候。他並不在朝堂上,他是朝會之後才聽說的消息,而且是刑部陳東派人給他送來的消息,他之所以沒有聽到正面的指控,是因為武則天收下了奏疏,卻沒有當廷做出任何批示。
- v' H! ~; g! j* b8 W 4 @ X3 E) B3 E, D" ]6 n4 ^
姜公子從眼線那裡收到的消息說,楊帆得知被人彈劾後,神色如常,舉止從容。沒有什麼異常舉動。$ d2 h4 q4 F# S- W
$ m' d- D( A( Z0 C6 D
但是緊接著他的另一個眼線又送來消息,午後未時,楊帆離開天官府,先去了一趟梁王府,接著獨自去了溫柔坊。在溫柔坊檔次最高、年代最久遠的青樓“溫柔鄉”,請這一代的當家頭牌溫柔姑娘撫琴侍酒,黃昏時分才醉醺醺地離開。
6 q+ w9 k* E( p! a( r! Y. v q . }3 D5 I& y3 h; E
姜公子結合楊帆此前的種種怪異舉動,根本不相信這是楊帆故作鎮定、實則慌張的一種表現,反而更加認定楊帆必有陰謀,由不得他更加謹慎,但他還是不知道楊帆的目的何在。究竟想幹什麼。
+ J2 Z& g2 C. g, i& |# ]6 ` ( F6 @2 m) v6 |) \7 B& M5 m4 F
楊帆這麼做,根本不是給他看的,而是給其他文武百官看的。
! ]8 |9 G; B/ X/ D9 x. ~ ( x* T( J' p; \ t, \' A5 S
聽說這個消息之後,他們會怎麼看呢?( u% S) I( j) N. w
3 v, d4 ]3 e/ I8 [5 ? 天官府司封郎中趙乾沒想到已經有人捷足先登。搶在他頭裡彈劾楊帆了,消息傳來時,他頗為焦急。好在侍御史高文的彈劾似乎沒起什麼作用,皇帝態度曖昧。並沒有懲處楊帆的意思,趙乾才安下心來。" |/ [# Z4 X; |% c
, e# ?4 [% m. `$ h/ I
第二天傍晚。獨孤閥主的人終於把他需要的最後一批資料送來了。有一個潛勢力龐大的世家在背後支持真好,如果不是獨孤世家的支持,以他一人之力,無論如何也搞不到這麼多充足的罪證,如果想彈劾,只能像高文一樣用些不痛不癢的言辭,可他不是御史,又沒有風聞奏事的特權,如今鐵證在手,趙乾終於放心了。
2 p, C( v5 k, ?; D- ?
. G$ d) Z1 E6 I' \0 j 趙乾又是一夜未睡,書房的燈一直亮到雄雞啼曉,東方大白,則天門上的鐘聲響徹全城。8 A/ j! `3 v4 M2 x- j3 u0 V
% `) j1 u1 ^/ n& K( C 當他終於從書房裡出來的時候,兩眼都是血絲,但是他的精神無比亢奮,他連早飯都沒有胃口吃,便精神抖擻地上朝去了。- [, [ x, e- ~( s
2 y% @3 G, M6 j4 A
朝會進行到大半,主要議題均已結束的時候,坐朝太久已經頗顯疲倦的武則天已經精力不濟,有些昏昏欲睡,這時站殿太監聽小內侍傳報了幾句話,立即走到她的身邊,躬身道:“天官府司封郎中趙乾乞請陛下允其上殿,露章面劾!”
^, C; o B- s% M' v$ {. K) C2 @& {) N , D9 y& h8 m2 r1 l; _+ K5 y
“哦?”: T6 I8 x/ P1 a1 D2 K( o' p& g8 @( ?
, k" m8 u( O# y9 V3 Y
武則天精神一振,她大半輩子都在與後妃、與外臣、與天下鬥的陰謀詭計中渡過,對告密、告狀一類的事情似乎已經養成了一種近乎癖好的興趣。她馬上吩咐:“宣他上殿!”$ s& [ b& J9 I0 `/ {1 ?. [
u: p' A6 `8 t# K, T 執禮太監身子一旋,朗聲宣佈:“陛下有旨,宣天官府司封郎中趙乾,上殿見駕,露章面劾!”
: M; o+ k4 ` j$ J
7 M3 F; B7 c, v7 j; i# _ 站了大半天已經頗覺疲憊的滿朝文武都是心中一凜,封建王朝,除了天子不可冒犯,只可諫言,不能彈劾,自皇太子以下人人都可彈劾,這又是誰要倒楣了?
9 L5 U9 o$ G7 X6 ~$ L& `
% F2 I0 K5 V# f) n/ d4 a+ w5 U+ I 候在殿外的趙乾聽到那似從九宵之上傳來的聲音,立即舉步向殿上走去,一顆心都快要跳出嗓子眼去了。% K$ ]; h4 C _2 j
$ T5 {' j( V! k/ e+ j$ |9 r' R
雖然他早就習過覲見天子之禮,但是萬象神宮,他還是第一次踏入,距這位女皇,還是頭一回這麼近!
' v! I8 O/ d8 F
/ o( Z+ `& M0 ~ j/ I 趙乾一開口,百官就先鬆了一口氣:“不是告我的!”+ R4 W# U8 c/ e) @; s# y
) E; v0 x' G0 K" T% M
緊接著便是精神一振:“二武之爭,第二回合開始了!”
R5 ?. O' V) r! k! B( ^ : w! B, t! X, E. Q) @
可是再接下來,他們又提心吊膽了,因為趙乾告的是楊帆,所舉的一樁樁罪行或醜聞,卻是朝臣及其家眷的。+ _7 x" g% }5 A: F: ]% C
2 u) d" D) s8 G% F
趙乾彈劾楊帆,罪名遠不及高文說的那麼嚴重,也沒有那樣的赤裸裸。他彈劾的罪名不是“呼朋結黨、瓜分公器”,而是“怠忽職守、懈怠公務”,這往輕裡說就只是一個為官的態度問題甚至能力問題了。2 j2 f m4 R/ @5 |
) |# |1 Z# v: L4 Q+ ^, b c 但是,趙乾沒有像高文那樣洋洋灑灑,下筆千言,說得慷慨激昂,卻沒有多少實證,趙乾不說空話,只舉實證。5 k! z$ s7 n* b3 P
' j! s' \1 M( j2 ^5 h
為了證明楊帆怠忽職守,趙乾對入選人員逐一點評,俱有實例。官員們當然不是個個都有把柄可抓,也不是個個都有把柄洩露,但是問題是楊帆是先查他們有沒有把柄,再把有把柄的千方百計地塞入備選名單的,那還有什麼說的。) {! n' n/ T9 d: x0 J; O
u, F4 Z6 K% `, t: C* E
一時間,素來不顯山不露水的趙郎中在朝堂上大出風頭。天官府的尚書、侍郎目瞪口呆,左右御史台的官員因為趙乾比自己還要專業、還要有力的彈劾證據而羞愧不已。
! d+ c, x: M5 L; g6 y$ a & |; [) ?0 N, l* |
“原鄂州刺史楊瑾宣,是因貪墨入罪,被免職賦閑,本不應再予錄用。而且臣察楊瑾宣賦閑之後並不安份,其侄楊七與鄰居因瑣事爭鬥,毆傷人命,本應判處絞刑,楊瑾宣上下運作。干預司法,僅判流戍之刑。可是僅僅一年之後,這本該流放姚州的楊七,便又招搖於洛陽街頭,如此為人。豈能為官一方?”
. P, _* B6 o+ @) v/ C5 i
4 ^1 P* p3 P5 O- }1 r0 R1 ~% N9 g# G 趙乾上殿時手軟腳軟,心跳如雷,這時一旦開口,卻是神情震定,鏗鏘有力。不做出頭鳥,如何登枝頭,這就是一次政治投機。就是一次賭博,沒有膽子,乾脆就不要入局。趙乾出身貧寒,沒有人脈。性情孤僻。少有朋友。但是他有膽!& w1 P3 y& \5 O* ]+ d3 {
" E# E; M) t; U5 `7 h9 X
“中書舍人林曼霜,家有二子,性情頑劣,不思進取。專喜鬥雞走狗,才學平庸之至。在國子監就學時盡人皆知。可他兩個兒子居然皆中明經,成為進士,朝野早有非議。而今,林曼霜二子皆得入選南疆官吏,臣請陛下調閱這兩人中舉的試卷,親試其才學,若名實不符,不但他們做不得官,林曼霜亦當受到嚴懲!”
) h* B+ u& F' o3 |! B" D8 D
; \) A$ b0 y" s$ t, P 這些人都是有做官的資格但是一直沒有空缺讓他們上任的候選官,或者是一直擔任閒職的官,要找他們政績上的毛病殊為不易,但是趙乾所說種種,偏偏與他們做官有著莫大的干係,足以作為他們不配作官的證據。
* E$ y; ~( Q0 h! z7 K1 b0 ] * z" w1 i: c# D
趙乾一口氣指證了七八名官員的毛病,長長地籲了口氣,緩和了亢奮的情緒。滿朝文武的心卻還懸在那兒,誰都看得出來他話還沒有說完,可誰也不知道他下一個將要說誰。$ i$ f' b4 V4 y$ b
. t8 n. i6 H# l8 J# i 終於,趙乾朗朗的聲音再度響起:“太常少卿裴真,垂拱三年七月父親過世,去職丁憂,永昌元年十月回朝複職。”
7 d9 D, G% i2 P 4 f2 m% D9 r( V
趙乾的聲音頓了頓,臉上露出一絲譏誚的笑意:“載初元年三月,裴真生一子!”
2 U5 B$ K" c7 m5 f 2 ]$ a3 _3 B+ O* D* u& c
這兩句話簡直是莫名其妙,滿朝文武都聽得雲裡霧裡不明所以。得益於武則天隔三岔五就換年號、甚至一年就換兩三次年號的好習慣,滿朝文武大臣都把手攏在袖子裡開始掐著指頭算日子,朝堂上突然變得極其肅靜。
M1 H o: N7 B! Q9 z6 {: u
9 `- W) \/ e. x- T8 h/ G# S 過了片刻,有人輕啊一聲,似乎恍然大悟,緊接著,越來越多的人反應過來。
* |# z) Z5 o2 s% N
% `" E4 d) x, e- g 垂拱三年七月到永昌元年十月,正好二十七個月,這是父母去世後,朝廷官員必須回祖籍守制帶孝的時間。從永昌元年十月,到載初元年三月,這是五個月的時間,也就是說,裴少卿守制結束後的第五個月,他有了一個兒子。
3 @2 L* |0 X+ m# x
7 ~, V" f4 V# l6 w4 `7 k0 J 這裡邊有什麼問題?) U0 u# _, g( {! e; x
0 q' ?+ U1 F5 [9 X( d! j/ Z 丁憂禮制規定:丁憂期間,不得離開家門,不得食葷腥,不得飲酒,不得與妻妾同房、不得撫樂聽歌,甚至不得洗澡,不換衣服,最好在墳邊上結廬而居,在那兒住足二十七個月。可裴少卿結束丁憂才五個月,他的兒子就出生了,他的兒子是什麼時候懷上的?+ f7 q, i) y9 B, v$ s' E& K
) C7 A$ M2 t7 l6 v( p# G 這在當時可不是小事,孝道是百德之首,一個人若是對生身父母都不能盡孝,你還能指望他忠君報國、愛民如子麼?* ^6 c( U! z( V6 l
+ x9 S, W. A: ?4 c8 l4 d 裴真垂頭喪氣,臉色煞白。
; N$ U: i0 g! C0 ?' l
7 w! g# j! c) ^( F* L' c 他當年何嘗不知這個小兒是個禍害,可他此前只生了幾個女兒,並無一個兒子,當時小妾有孕,不忍用藥打去,只盼生個兒子。蒼天有眼,裴家香火果然不絕,不料丁憂期間與妻妾同房的報應卻應在了今日。# l# n$ q9 [5 k8 p# N
& b3 n* @. H1 z" \$ C) z 太常寺少卿與一州刺史同級,若非貪圖那一州刺史的實權,他又何必求到梁王門下,鑽營這個門路。誰知道,他的前程,偏偏就栽在他的貪心上面,時至今日,欲待後悔,卻也無藥可吃了。) y+ m$ R8 @' X2 a6 r/ z
( z1 \, k1 x( x# G/ `7 q 刑部侍郎王勒同情地看了他一眼,心中只想:“老裴算是完啦!楊帆那條滑不溜丟的小泥鰍,這回也在劫難逃了吧!”
" P$ K$ K9 P6 Y" F* U9 Q* q; R2 y/ o, C0 b$ ~) h; V
# y$ t9 Y& f6 \% w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