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卷 神龍再變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國不國
% w# y7 o% T% w6 @$ P. T* D3 I' D, A! y. a P+ b( G
楊帆一路行去,人群中那雙眼睛始終盯著他,那眼神兒有些猶豫、有些徬徨,似乎想要接近楊帆,卻缺乏足夠的勇氣。
% _; U* E3 C: v8 L3 | T0 n
A3 D/ ]6 b* N3 o+ T6 W& ]) | 當楊帆從掖庭宮的後門轉回太極宮,沿千步廊走向玄武門的時候,那雙眼睛悄然消失了。在千步廊上如果想追蹤一個人,是很容易被發現的。* ` R* p* v0 C
8 s( R, W4 g; @7 M) g9 X% k3 E
玄武門上此時也是披紅掛綵,一派喜氣。城頭樓檐上懸掛著一只只巨大的紅燈籠,自城下一直到城上還鋪了柔軟的紅地毯,城頭備了胡床御座,周圍架設著上好獸炭的火盆。# U, F: J3 t3 O" [& i. f' P" ]" r
9 o. {$ N- F$ X8 H' T( l/ ~! u
原來皇帝別出心裁,今年要在這裡觀賞歌舞及拔河比賽,以此作為上元慶典。這些自然又是韋后和安樂公主的主意,她們愣是把上元佳節的宮中慶典變成了一場文體娛樂大會。, a- B c/ f4 M
7 T; z, R5 d+ e7 \3 c
楊帆登上玄武門的時候,皇帝與皇后還未出現,一見楊帆登城,今日戍守玄武門的陸毛峰神色一喜,馬上帶著幾名親兵快步迎上前去,楊帆旋即向他遞了個嚴厲的眼神。/ Q& K4 z3 x7 ?3 T! T' Y% ?
* N8 ?1 ?% C" ]1 P4 B 如今城頭上已經站了許多朝廷大員,正在那兒高談闊論,楊帆不想讓這一幕落在他們眼中,讓他們曉得自己對萬騎依舊擁有強大的控制力。
1 M. Q. x- @) X0 r% P5 w8 t" y7 n8 B: [8 Q% X
再者,楊帆也不想讓陸毛峰等人為難。他知道萬騎現在日子不好過,自從韋氏兄弟接管萬騎,為了把這支武裝迅速掌握在手中,他們採用了自以為最行之有效的辦法:嚴刑峻法。
+ w" |; M/ C* C1 d
" k* K& y5 K; |% F. e! a" g( b6 J" O. w 大批士卒被他們以種種藉口嚴加懲治,許多中低階軍官也不能倖免,前兩日甚至就連黃旭昶這等高級將領,也因為言語間稍有頂撞,被韋播抽了一頓鞭子。
4 i5 I) ]2 P6 B. C- R2 X9 m2 o8 }5 O4 Y
陸毛峰並不乏心機,一見楊帆的眼神,腳下馬上微微一轉,他本來是領著幾個親兵快步迎上的,這時卻變成了與楊帆勿匆錯肩而過,彷彿要去辦什麼急事似的。. P3 c# d2 o f+ v5 Q6 K H
2 r8 A& _; h1 ~' O" ^! K 他沒有立即止步或者轉首他顧,這城上的大臣哪個不是人精,那樣的舉動太明顯了,恐怕反而會惹人生疑。二人錯肩而過時,楊帆微微低下頭,不著痕跡地向他投了一個讚許的眼神。
5 L% B4 O( K! \) t" `' N6 z) r0 \- i- Y+ Z
自從楊帆被明升暗降,成了有名無實的輔國大將軍,百官都知道楊帆失勢了,如今眼見就連他的舊部都與他如此疏遠,不免暗自感嘆世態炎涼。
7 Y2 W: w' _ H3 J* i \9 |* _- z1 _. e2 @
可感嘆歸感嘆,輪到自己時,照樣沒人去錦上添花。
+ w0 v: n$ \& B* o, y% R/ ~, ?
! b7 S! y' J1 Z/ u 楊帆往城上一站,周圍的大臣立即或有意或無意地走開,在他身邊方圓三丈以內清出一塊空地。誰也不想當皇帝、皇后登上城頭的時候,看到自己跟楊帆站在一起。4 p4 n! M: R2 j9 d
7 M% ]! I1 W5 e# W
在楊帆之後登城的官員往城上一掃,便也甚有默契地避開了他,可是卻有一個人稍一猶豫,便大步流星地走過去,與楊帆肩並肩地站到了一起,這個人正是楊帆自掖庭宮一路走來時始終暗中躡著他的那個人。
6 x8 ^- F0 g: e- D' F
( a" X& p# t4 o! e% p& X 對於眾人的迴避,楊帆並非沒有察覺,雖然他不介意,心中也難免有些異樣的感覺,這時竟有人敢湊到自己身邊來,楊帆頗為意外,待他看清來人,心中就更加意外了,這人竟是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。9 h. O6 B" j& \& W: {; U! T" f
: {% [/ x5 S- I( a/ x* [ 楊帆和太平公主有私情,如今卻和她的兒子站的這麼近,又怎能揮灑自如?楊帆神色間略現尷尬,尷尬的神色稍縱即逝,隨即微笑著向薛崇簡點了點頭。2 T: N: }0 L X1 \; O9 p
% s; a O' R% b3 [* h
薛崇簡臉上一熱,急忙轉臉看向城下。他還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,鎮靜功夫不及楊帆,是以很不自在。方才他一直躡著楊帆,就是沒有勇氣上前。
% w3 `" B. Z2 x. D, s* k: O$ U
5 V% u/ z3 T+ D7 R6 x3 T- w4 K% h 楊帆與母親的事,薛崇簡也有耳聞,他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楊帆,所以寧願永遠不與楊帆照面,但這次他又不得不來,其實他完全不必選擇眼下這種場面相見,可如果換個安靜隱秘的所在與楊帆獨處,只怕他更沒有勇氣。( }/ \4 S+ ?! ~/ D) L
) X: Z! o% N y8 b( l2 v 薛崇簡任由寒冷的風吹在他的臉上,直到臉上的熱度漸漸降下來,心情才稍稍平復,這時才道:“大將軍,三郎托我向大將軍問好!”- S2 ~3 t5 c' _5 v4 Q" E9 }
7 g/ b J5 D7 ?/ W 楊帆幾乎霍地扭過頭去,用了絕大的毅力,才猛地止住了脖頸的轉動,他見薛崇簡走到自己身邊,就知道他一定有話對自己說,可他想到的話題只有一個:太平公主。 C4 V2 I1 h: a
4 b, y }5 E2 e* g- @4 c& w+ r 因此楊帆難免有些惴惴不安,卻不想薛崇簡一開口,竟令他聽到這麼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:“三郎?潞州別駕李三郎?李三郎托他向我問好?”
' A* A& l$ R* D2 t- j, J; W' E0 g; _5 y3 I9 j- R
楊帆一直在等李隆基的回信,卻沒想到,李隆基直接越過他派去與李隆基接觸的人,把他的決定傳達到了他留守在長安的人這裡。薛崇簡,一定是李隆基的人!' n' D! @4 |- j/ U( D: [( S; y
0 L- U) \' C( v 最艱難的永遠是第一步,薛崇簡說出這句話後,心裡那種不自在的感覺減弱了一些,他向前走出兩步,手扶在碟牆上,攥起一捧積雪,涼意直透肺腑。
4 m. y* A" [: _# l8 m# E4 f/ P. ?& _, V; A5 I3 q3 _, M
“大將軍,三月初,皇帝將於南郊舉行大祭,介時三郎也將回京參加大祭,詳細情形,介時他將親自與大將軍面談。”
1 m3 V% w* d! P* e) ~) M) M1 D! B3 `3 H a1 P% n" W# R% P
楊帆慢慢吁出一口氣,他已經可以確定,薛崇簡就是李隆基的人,而且是絕對的心腹。
0 _! s, R+ R2 f0 A& _4 n1 I* c5 s% [: _( W
李隆基遠赴潞州後,顯然不放心被囿於京師的父親和兄弟,於是他讓小妹替他收集京中的消息,使他雖在潞州,卻依舊可以對發生在長安的一切瞭如指掌。
1 W8 p7 l) W1 B; G c- M y3 ?, a( k$ h; E
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,他還需要一支應急的力量,他的父兄是受朝廷監控的重要目標,如果皇帝一旦決心對付他們,身在局中的他們是無能為力的。
8 z( r, h+ B: i+ \+ G u
! y5 W$ A. i1 r/ t- S 要脫險,唯一的希望就是異軍突出,而這個異軍無疑就是薛崇簡。楊帆乜著薛崇簡,看他此時的眼神,有著與年齡並不相稱的冷靜,哪還有一點粗魯武夫的形象。 E$ C8 w$ ~( ]0 H/ N5 J4 p
5 T& M. _2 N: X 坊間都說,太平公主府的二公子喜武厭文,是個粗鄙武夫,時常糾結一群京都俠少,狩獵演武,不務正業,如今看來,這薛崇簡竟是給自己披上了一層絕好的保護色。& \7 d, g* D* g% g- {
% Y2 W9 w, i4 ?( Z0 O1 Z4 N
轉念再想想李隆基謹慎的安排,楊帆更是心中凜凜:“這個李三郎,不簡單啊!”
7 t' ~ p( S+ c# r U; X
9 K& o$ D) v! }5 @ 薛崇簡淡淡一笑,道:“我與三郎,一向意氣相投。不錯,三郎離京後,在京中暗裡策應,護侍相王安全的人,就是我,不過,我的力量其實非常有限,頂多在關鍵時刻扮一扮劫法場闖天牢的角色。”
$ W S2 d: L$ D- L, b. N* P
$ p! S& t* f d# R2 O: H1 B 薛崇簡道:“我本想,若能在羽林衛中任一個軍職,最好是萬騎,哪怕只能掌握一旅之師,一旅精銳,且是來去如風的鐵騎,關鍵時刻也能成為一支真正的奇兵,可惜……”
$ r. y- t9 V% ~4 t u
5 k7 C5 m% A# Y/ `8 r8 J# P 薛崇簡輕輕嘆了口氣,一鬆手,握緊的雪團便掉落下去,陷進鬆軟的積雪:“可惜,皇帝對我家同樣忌憚重重,母親給皇后送了一份厚禮,依舊沒能給我換來一個武職,只委了我一個司禮丞的官職,與我沒有任何助益,呵呵……”
2 e8 J+ S. q7 l
) {5 n: ?! D( g6 Q+ ]2 O 薛崇簡自嘲地笑了笑,又道:“如今韋氏獨攬朝綱,誰也無法預料他們會不會突然下手,做出什麼事來。三郎在潞州,最擔心的就是相王的安全。他說,若有不測,希望大將軍您能為相王府出一把力,以保相王安全。”% K, N6 \* D% J, D. ~
/ |& }9 r0 b. N" W$ \2 K5 U, V
楊帆很能擺正自己的位置,並不因為現在李隆基有求於他而而恣意驕狂,他輕輕點了點頭,道:“臨淄郡王客氣了,楊某既要為郡王效力,這些事自然就是楊某份內之事了。”
% A! Y, f0 s9 w$ K- H6 }" t) d
6 S/ M5 v! Z4 ^8 b# B& x! J# C 遠處黃羅傘蓋冉冉而來,皇帝和皇后到了。李顯和韋后攜手登城,緊隨其後的就是一襲雪白的狐裘,彷彿雪裡梅花的安樂公主。
4 [( d$ q8 S s; f& B- L# j- c2 [9 q8 A
安樂公主隨著父皇母后登上城頭,一雙媚眼向眾人微微一掃,便高傲而優雅地走向她的座位,城上人頭攢頭,她並沒有看到站在角落裡的楊帆。
+ N; _) Y6 H" v, H- w7 f
4 [. X1 p: d) h% G# E0 b& K) Z 御座之後紮起了黃緞的“圍牆“以遮風寒,李顯坐定之後,便笑吟吟地道:“今年上元,朕意,就不使藝伎為樂了,眾位愛卿都是多才多藝之士,不如自展才學,與眾同樂,如何?”) t: s, |- j* ]$ I; f. O
4 o6 O2 r# ~0 N1 S 宗楚客、韋播等人連忙叫好,工部尚書張錫和司農卿趙履溫為了討好皇帝和韋后,更是搶先自薦:“陛下所言有禮,臣願先獻一舞,拋磚引玉!”/ G+ ~* T( R- E3 `
; }4 ]' l# a8 @2 z" ^ 這兩個官兒都是慣會阿諛奉承的。安樂公主如今正在修“定昆池”,從民間徵調了大批夫子,又從工部和司農寺借調了大批人手。這兩位官員為了奉迎安樂,無不依從。
% E2 D5 S' r. J- d; ]; {
0 m1 d5 @$ c# m6 m! X# P 為了討好安樂公主,司農卿趙履溫送人去定昆池時,居然還挽起袖子,親自拉起小車,幫著運了幾車土,堂堂從三品的高官,謅媚一至於斯,實也少見。
8 c$ U+ g7 u X3 G: N* H
2 c& b$ }. K) w8 Q `0 y$ r4 c2 { 韋后見群臣踴躍,心中歡喜,便道:“既如此,不如就讓張尚書先舞上一曲吧。”
2 @" B7 Q0 Y( r6 I1 S
, z* ]. R( J9 _+ f; v' A4 |: Y 張錫得意地瞟了一眼趙履溫,得意洋洋地走上前去,讓樂師奏起樂曲,就在玄武門上舞了一曲《談容娘》。趙履溫也不甘示弱,緊跟著來了一段剛勁有力的《渾脫舞》。) R5 @3 k8 S6 j$ Z, a
6 |. W" W" o+ r. i+ J+ o) u) ] 有那既不會舞也不會歌的,就誦上一段經文,或者吟上一段古詩,反正挑些吉利話兒說就是了,也能得到李顯的讚揚和賞賜。
, a' o! @! |( Z
6 U h) b/ e# T/ b- `( R$ Z- _; M 這些大臣平時都是一本正經、嚴肅謹然的模樣,這時各展才藝,有些為了討帝后歡心,更是忸怩作態、醜態百出,就連侍候一旁的宮娥太監都忍俊不禁。* K& K8 p( F" b* x* Z/ Y2 l
! c/ ]7 x7 S" G2 q( n 楊帆冷眼旁觀,想起那日婉兒所說的“君不君臣不臣”,不禁搖頭一嘆,喃喃自語道:“眼看著,就要國將不國了……”
- U! _, D: @ ~7 c. i- n+ Y
2 y8 D& s7 M- Z8 ` 李顯和韋后興緻勃勃,安樂公主趁著他們的興頭,笑嘻嘻地道:“父皇,母后,還有許多大臣不曾獻技呢,可城上寒冷,站久了怕也難耐,不如接下來這拔河就從方才不曾歌舞賦詩過的大臣們選拔,讓他們活動一下也好暖暖身子。”& a9 S& e; p- ~, ~# |$ W
+ k) U) Q8 p7 y0 ? 李顯欣然道:“裹兒所言有理,眾位卿家,不曾歌舞賦詩的,這便出列拔河吧。”; q1 y% S' w ?0 g3 x
8 S. a% b, a9 }$ |
本來以為逃過一劫的大臣們頓時苦下臉來,可是眼見皇帝興緻勃勃,卻又不敢推脫。" X0 h6 o5 }$ r
9 |' Z) Y, ^5 o- w( D v 城下早就做了準備,一條近四十丈長的粗大繩索擺放在地上,中間立兩桿大旗為界,那些大臣們你推我搡,不情不願地推選出一批人來,磨磨蹭蹭地下了城頭。1 K6 ]5 }& {8 T% r+ A \3 S$ V
& w, n8 V* [( l0 g9 d 這些人分作兩隊撿起繩索,李顯在城頭興緻盎然,親自奪過鼓槌為他們擂鼓助威,城下這些老臣方才有資格侍立於天子身邊,大多都是年歲大的,平均年齡都在六十歲以上,其中像宰相豆盧欽望和楊再思等人都要八十高齡了。
8 c% [& p. _: S' Q2 \& j$ P- Z3 h6 s6 b$ l2 Q( s& w
且不說這個年代,官員大臣極重威儀,堂堂宰相擼袖子拔河供天子取樂,這與他們自己飲酒半酣,主動下場舞蹈的意義大有不同,就算是為了奉迎天子,如此高齡、又位至宰相的人,也是不應該下場的,
& q" _2 \ o* i) O/ n8 x# A
* G3 K2 m6 j. W2 ] 可是李顯一見韋后和安樂拍手叫好,生怕掃了她們的興頭,竟是並不阻攔,反而親自擂鼓助興。1 v$ ]; `" q, Z" J$ M& @$ J
* }# B5 W' _& Y4 I; o
拔河源於春秋戰國,古稱“牽鉤”,最初起源於楚國,到了唐朝時期已經和蹴鞠、相撲一樣,成為一項極普遍的民間運動了,不過這一次的拔河當真非同小可,因為參賽者不是身強力壯的青壯男子,而是當朝文武大員。) s, ~7 Q7 l) {) ^' t' E8 C
7 x! c( Z. b J5 H& ?" T$ x 鼓聲一響,雙方便一聲低喝,用力技起河來,別看他們不情不願的,可是一旦真的動起手來,卻也不免起了好勝之心,雙方許多白髮白鬚的老者,咬牙切齒,爭的面紅耳赤。
8 `9 e8 ^0 E. I( \: x3 N: ]8 h% [ A/ P' I" r Y1 n2 A3 a: G0 J
雙方拉鋸般較量許久,其中一隊漸漸占了上風,不由得士氣大振,他們隨著小太監喊出的號子突然用力一拉,只聽“轟”然一聲,勝方和敗方就一齊摔倒在地上。2 ~6 z7 v- E- n" v& c: ^% J5 x
% r: O# G9 R) o" O- W
敗的一方摔了個狗吃屎,固然形象難看,勝的一方個個摔的仰面朝天,韋后和安樂在城頭看見,只笑得肚子都疼了,許多宮娥太監也都成了掩嘴葫蘆。
" c# F' q' t; s& {7 i7 u
- \" z X; }" Y( L/ G- a+ Y8 G2 |9 s 李顯扔下鼓槌,哈哈大笑,道:“來啊,勝者一方,每人賞綵緞五匹,敗者一方……”
+ x7 c+ k' _9 M; g% h
6 z1 N$ Q" N1 l- o" Y5 y8 g) q 他還沒有說完,城下突然一陣喧嘩,許多人都圍攏過去,似乎出了什麼事情,李顯眉頭一皺,扶著碟牆向下觀望,片刻功夫,就有一個太監一陣風兒似地掠上了城頭,正是一身功夫的楊思勖。
' V6 {: g' ]% y7 g, S5 ]
U9 z1 q; O( F5 o* R 楊思勖臉皮子發青,一上玄武門,便向李顯急急稟道:“陛下,大事不好,楊相公一跤跌倒,不省人事。豆盧相公嗆破了額頭,血流如注。”8 H: O$ }- |- K+ p
% B! N4 O7 v0 h “什麼?”: C% R' [& `0 h8 n, Q, d- Z
7 v9 p- m, j; r& T( O( @0 w! `8 b 李顯一聽,兩位年近八旬的老宰相因為拔河竟出了這樣的事故,頓時也變了臉色。這兩個人若是出了事,只怕他在史書上難逃一個荒唐皇帝的評語了。
6 w: B6 |% L8 v9 h B7 U% k& K' ]( j7 w: F8 z M7 n/ k
李顯臉色難看地從御座上站起,急道:“快,快帶朕去看看同,馬上傳太醫。”
/ j8 m, P! s |& y
# ~: m; C2 X+ e9 ]0 F 李顯隨著楊思勖匆匆走下城去,韋后和安樂公主一見出了事情不由大為不悅,韋后顰起眉頭道:“真是掃心,走吧,咱們回宮。”
) U, k& n' E- L" U) p1 S
/ G& w' N4 C1 @' `: \6 S 安樂道:“是,女兒陪娘親說話。”安樂攙起韋后的手臂正要下城,突然發現一道挺拔的身影正自石階一步步走下去,那背影有些寂寥,卻似大雪下的青松,有種說不出的孤傲……7 B6 e7 x1 p; ]; F5 H4 Y
F: q$ B# [- @
; f& q- Z" W$ Q+ 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