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卷 第一千七十九章 集矢攢攻
* L9 V/ i( Q: l- m* m. t% h- l$ M, ^, B. A+ ~
在武三思為武延秀舉辦的接風宴上,李弘泰公然聲稱張昌宗有天子相,而面對武三思等人不以為然的笑鬧,一向沒有政治覺悟的張昌宗居然沒有提起絲毫警惕。
! F$ J- i- R6 ] ]* W4 i; m$ I 2 G* z; P( G/ g- v6 ^
他回到宮裡之後,也沒有把這件事向任何人提起,而當日赴武三思之宴的又沒有二張一派的黨羽,以致於此事過了足足十來天的功夫也沒有人提起。張昌宗赴宴的第三天,李道長就離開長安,打點行裝去昆侖山拜訪幾位修真的道友去了。' U% R% @6 f' Q0 q' _) ?# a3 O
: ` q, v& M/ h6 p2 n4 p0 N 楊帆製造了一個機會,但他不會讓自己的人去衝鋒陷陣,他知道既然已經給人提供了機會,就一定會有人忍耐不住跳出來。
( j2 e6 c0 f' W7 N1 m " e! {1 y! n# r/ Z% O0 F
宰相姚崇府上。& b6 B9 I! I. k6 [
. ]/ ]) E' Q$ b& N9 w9 m2 l. d 自從魏元忠被貶謫嶺南,姚崇就成了這些忠臣義士理所當然的領袖。在二張面前頻頻示好、似已服軟低頭的姚崇一臉冷峻地坐在上首,接著依次是御史中丞宋、鳳閣侍郎崔玄暉、司刑少卿桓彥範、大理丞封全禎、監察御史馬懷素等一眾大臣。
% e4 N& a N1 [ + c/ f6 V8 y- `; y
姚崇環顧群僚,神色冷峻,鏗鏘有力的聲音在眾人耳畔回蕩著:“自皇儲已立,武氏一族便不足為慮,今所憂者,唯在二張恃寵用事,廣結黨羽,長此以往,必成朝廷大患,是以我等才集矢於二張。& N% p+ R e+ @. X( {" m
. y6 \9 S: b1 J8 k; u: u$ E
上一次,我們的準備可謂十分充分了,可恨賣官鬻爵、貪贓枉法這等重罪,天子仍然包庇。如今張昌宗狂妄,竟在人前公然接受‘天子相’之恭維,此無疑於謀反。這一次,我們一定要不惜一切,必蹈其隙而以法繩之!”
1 y& d4 K" }* q: p, b+ z: z
, B- D. P$ T& b: j$ x) v1 Q9 T1 | 司刑少卿桓彥範憤然道:“張昌宗受人恭維有天子之相,竟坦然受之,此為不臣。而梁王武三思當時就在宴上,親耳所聞、親眼所見,如今已經半個月了,卻對此事不作任何反應!”
8 a& o8 W0 S7 ?9 D( E+ G
3 `( s+ s% ~* E v5 c 鳳閣侍郎崔玄暉曬然道:“武三思已無緣於皇位,他雖敵視二張,但知我耿忠之臣必有動作,他自然不會做這出頭鳥!”
5 i( }# ]; A7 p* O2 i, @1 n
; o( a1 f% _& ]/ N 宋雙拳緊握,厲聲道:“他不做,我來做,此番有進無退,唯死而已!”
3 g4 x6 J6 u4 a2 l( k / N8 k8 o6 y# P3 p; f0 K* ^
就在眾人議事的第二天,許州士子楊元嗣於通衢大街、鬧市繁華所在大肆張貼告示,控告張昌宗謀反,被帶兵巡視街頭的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當眾擒獲,一經訊問,獲悉此人跟皇家還沾親帶故。8 x% O# j4 Y$ g, a+ q+ I9 U0 M
# @: c5 O7 z1 T8 }+ B 原來這楊元嗣是東平王李續的外孫。東平王李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孫子,紀王李慎的長子。李慎有七子,其中李續和李秀兩子最為傑出。武則天在登基稱帝前大肆屠殺李唐宗室,李續這一房也被武則天殺得七零八落。
3 }- S" M/ l N. P* u5 X/ ?2 T$ r
8 Y6 c) l1 S S 楊元嗣因為不是東平王一房的李氏直系子孫,而且他還是弘農楊氏子弟,和武則天的母親是同一家族,這才倖免於難。一俟得知楊元嗣的身份,武懿宗馬上以舉告人身份特殊,且被舉告人身份同樣特殊為由,把人犯和繳獲的揭貼轉到了御史台。
; u) i! M4 [' \. p+ ~, M1 M- ? ; K3 e" g; I1 \( g" O
御史台接到這樁案子,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審理,拿到楊元嗣的口供之後,馬上形成奏章,由御史中丞宋加印,呈報尚書省,尚書省加印,又報門下省,門下省加印又送政事台,宰相姚崇恰於今日在宮中坐值,一見奏章馬上附白署名,送抵上官婉兒處。
, C$ _7 H0 e e 9 h; U6 u6 M. a6 v* Q: [
從楊元嗣在長安街頭張貼告示,宣揚張昌宗大逆不道,到上官婉兒持著這份奏章出現在武則天面前,中間經過了金吾衛、御史台、尚書省、門下省、政事台,可全部過程,僅僅用了半天的時間。
; f! I% w! R" [, R% w3 K
, `; h0 J2 Y8 i* y 這期間涉及的這些衙門包括受武氏家族控制的金吾衛,忠於太子的御史台,附庸相王的尚書省、由太平公主門下控制的門下省,還有隸屬世家顯宗的內相上官婉兒,所有的派系事先沒有經過任何預演和互通聲息,卻達到了驚人的默契。4 Z$ G5 Q- w7 v' M4 {/ j! l! w% {
$ o* G! {8 W9 B8 n9 G; B) ]
似乎所有的派系力量都在等著有人發動,就像一群獵人,手持利刃緊緊地盯著隨時欲擇人而噬的一頭猛虎,誰也不敢先發動,也不敢交頭接耳,但他們更清楚這時絕不能背向猛虎,於是只能這麼僵持著。
, A& G6 k9 n$ _ n1 q z 1 ^* M) Z4 I, q# {" C- e( \/ S7 P
一直堅持到有一個獵戶忍不住大吼一聲,搶先撲了上去,所有的獵戶也就同時動作起來,有人刺它心口、有人剁它手足、有人猛劈它的頭顱,配合的無比默契,因為他們都想殺死這頭猛虎。
$ `8 a9 a# m2 x
, `8 z& r! q" c% K 武則天聽上官婉兒讀了一半,就要過奏章,眯起老花眼吃力地看了起來,她看完奏章之後,靜靜地坐在那兒,一句話都不說,也沒有任何的表情變化,連追隨她多年的上官婉兒都無法揣測她究竟在想什麼。
1 u6 @4 T0 d1 f7 u) d . {. v% h$ s; z0 q' o% }
武則天沉默良久,輕輕抖了抖手中的奏章,低沉地道:“群情鼎沸啊……”) t& l5 M. K {# T+ i2 a8 q; U
, i! Y) n2 P* v% z! F3 Z
婉兒的心驀地一緊,武則天的嘴角這時才露出一絲不可掩飾的譏誚:“婉兒,這樁公案,已經滿朝皆知了吧?”1 K1 I# O: k9 g8 f; k* ~
% E+ L5 Z% D& i: |! M0 l. t, F) O1 k
婉兒沒有說話,她知道武則天這是明知故問,這封奏章以公開的方式呈報御前,怎麼可能不鬧得盡人皆知,那奏章底下一個接一個的朱紅大印早已說明了這一點。! Z7 O# k( Q0 O1 H3 j+ o% y& Z: W0 P$ h
! ~9 N0 d( Y" I3 M1 s- a
武則天合上眼睛,疲憊地道:“妳去,傳六郎來見我。”1 a% P) ~" h% ~/ k8 i
& p2 a9 K- D% K; U 張昌宗在奉宸監聽說天子傳見,心中很是驚訝,一直以來都是他主動去見天子,因為他每天都去面見天子問安,即便哪天武則天想留他在身邊陪伴,也會事先說明,突然主動傳見,實是前所未有之事。5 J A1 x; ?$ |2 E5 A2 V v
( D" d4 B" ?* a2 A+ U: Q( m
張昌宗跟著上官婉兒離開奉宸監,走在路上時,悄聲問道:“待制,聖人見召,可是有什麼急事麼?”
0 o' L. c9 m E. Y- t$ Z# `# }+ G
( X5 j6 g# E5 D, b 婉兒飛快地掃了一眼前後伴從的內侍,壓低聲音道:“有件麻煩事,對六郎你大為不利,六郎須早做準備。”
/ D) U/ C! ~+ c8 F + Z) n. t" e' ]8 h
婉兒情知張昌宗只要一到御前,馬上就會明白發生什麼,現在有所遮掩並沒有什麼用處,現在還不能確定這次的罪證就一定能夠扳倒二張,不能讓二張發現她的真正立場,所以這個好還是要賣給張昌宗的,# I: y8 Y6 J# h( t, F4 `4 N! n
) _4 ~2 d3 N0 f6 O& \+ q: K) h1 b+ y+ H 張昌宗一聽心中惴惴慌忙問道:“何事麻煩?”* q) v) r5 U+ K) v9 ~6 }
7 q6 \ Q4 ^, r0 \% k" Z 婉兒低聲道:“有人告六郎謀反!”
4 W+ Y/ d- e$ i( x8 O) ^ ( f! ^' K$ p& d
張昌宗聽了,不由大吃一驚。; Q4 v- N+ Y8 D" ~2 \
$ `3 L( F% R+ X' ?2 J6 _/ h! s2 V7 P
張昌宗被帶到長生殿,唱名報進武則天正坐在他熟悉的位置上,身後帷幔兩側也依舊站著四男四女八名內侍宮娥,所有的一切與他平時見駕時一模一樣但張昌宗總有一種陰森的感覺。
+ p- n- ^, Q; J9 G 2 z: {% d# c( d4 w
張昌宗走到武則天面前,惶恐地垂首:“聖人。”
* E, Q& N2 J, ]; j/ @% C , v u) ^, |- w& \7 `# ^7 T2 V) f5 J
武則天凝視著他,緩聲問道:“彈劾你的事,是真的嗎?”1 I1 M: {7 t+ d: \- a7 |, l
8 c7 V# Z0 n1 A& R8 l/ G+ b 張昌宗自然不敢表現出他已知情,他茫然地抬起頭來,因惑地看著武則天道:“聖人在說什麼?”
/ a- }& N! E' s2 ~
, A( w) l/ Q$ G @ 武則天低沉地道:“御史台奏疏,尚書、門下加印,宰相附白,說許州人楊元嗣告變。六郎啊,告你謀逆!”- I5 I8 Y# D: w6 U6 ~ Y5 {
! D( `( O, d. g. Y “聖人明鑒,臣怎麼敢造反,怎麼會造陛下的反呢?”
+ @% D( W7 z" B' K0 b9 N ' a! q- e d6 `
張昌宗雙腿一軟,跪在武則天的面前,額頭沁出汗水悲憤地道:“臣對聖人忠心耿耿,從無半點背叛之心。百官嫉恨微臣,所以中傷不斷請聖人明察。”
, [ ?" _) [9 w- e: x1 | 1 _, _1 g/ u6 @
武則天輕輕歎息了一聲,無奈地道:“楊元嗣告變,可是有真憑實據的,朕看過奏章了相信御史台無論如何也不會這麼荒唐,拿一件只須一查馬上就能戳穿真假的事來欺騙朕。”
7 ^8 |: w2 Z$ f; H7 r/ U$ X, [& Y
7 I- N/ ], d6 S 張昌宗茫然道:“不可能啊!臣從無反叛之心,怎麼可能做過反叛之事,證據,御史台能有什麼證據?”
A2 z4 U. E( P; V5 b* ?
4 n' ~$ K/ I6 r 武則天緩緩問道:“你可自稱當為天子?”/ m! n+ N9 q+ |4 K+ }
" p: Z8 J- C2 N. R2 c 張昌宗一呆,武則天道:“御史中丞宋在奏章上說,此事有朝中諸多權貴為證,曾有術士李弘泰當眾聲言,說你有天子之相,而你坦然受之,還許他國師之職,朕來問你,可有此事?”0 v Q9 y. D, a2 Q
' l8 q! \4 b+ Y3 b8 z7 n
“啊……啊……”" s6 O: A! X w6 w" @
% Y( u5 F W5 K( r8 g 張昌宗眨著眼睛,一張白淨的面孔脹的通紅,突然恍然大悟:“臣明白啦!這是他們陷害微臣,陛下,這是他們合起夥來陷害微臣啊!”9 p# t* {8 z0 m @3 Z8 m1 \, X7 O3 g
! |! b, S1 Z2 U5 T% e% `( D 武則天凝視著他道:“難道,你不曾說過這樣的話,嗯?”
+ b6 t8 ?' L7 c4 | Q9 x5 K b& M( I1 M6 z. K7 N
“臣說過,不是!臣沒說!不是這樣,臣……”; x# |; o$ a6 O! d# M& W n
- N- [; T# p9 H7 ]7 ? F 張昌宗急的語無倫次,他努力平息了一下心情,這才說道:“聖人,這個李弘泰確有其人,他精通相術,還會一些術法兒,家母崇道,把他奉若上賓。因為他號稱能知禍福,趨吉避凶,所以臣對他也禮遇的很。
5 C- E, q! `7 o7 a3 w
! C# e( M+ ~2 E 前些天梁王為武延秀歸國舉辦賀宴,臣應邀赴筵,就把這個李弘泰也帶了去。在宴會上,有人請李道人相面,間或提及微臣的面相,李弘泰就說臣有天子之相,當時滿堂哄笑,人人都以為笑話,微臣也覺得荒唐,就信口戲言,說如果我是天子,他就是本朝的國師了。% q: ~9 M4 q! O& j+ {/ Y) S
3 f; S% l( O( p) q, t `- b
聖人,事情就是這樣。”
, k. F- l5 N" y* W9 `# A" A2 V
9 Y, j- ^- i* K0 B8 R “那個李弘泰呢?”3 p/ h& F |5 ^/ @8 e! K! y: y
" C. `! [5 _4 @ L5 W0 ^ “李弘泰?他……去昆侖訪道去了。啊!”" t- t g; [& d# k/ ]' u( E
# _. b, P# I9 y6 o( d
張昌宗突然一拍額頭,急道:“怎麼就這麼巧,莫非……這李弘泰也是他們的人?”
( `* [+ ^( L/ Q" D( i 2 U/ i2 x0 L- g1 S% W$ |
武則天盯著他,不知為何,她相信張昌宗所說的話。她不但相信張昌宗說的話,而且相信張昌宗是受到了別人的陷害,武則天的心中不禁升起幾分憐憫,她放緩聲音,柔和地道:“六郎,你在朝中也待了這麼久了,難道還不明白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,什麼該說,什麼不該說?”+ ?2 S2 g) {0 F# B7 n8 v6 c# S
0 O* w/ ?( @! C6 r. t 張昌宗依舊一臉的茫然:“聖人,這只是一個玩笑啊,那李弘泰阿諛奉承而已,聽到的人都在笑,都知道這是一句玩笑話啊。這……這就算是反叛之罪?”
4 F% z" P) f) E; [/ I' |+ S ) L9 M6 F& W' e% q; a
武則天閉了閉眼睛,再睜開時,隱隱帶著一抹啼笑皆非的意味:“是的,依照國法,你已經犯了謀反大罪了!”
0 ?- I. E0 D. k! p6 x# t0 ]& ]: d; [: W
! R" h3 P8 s% f+ Q7 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