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 / 5278論壇 / 我愛78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 
 
查看: 62|回復: 0

必知內臟脂肪10大風險 久坐族快站起來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5-12-29 01:01:0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必知內臟脂肪10大風險 久坐族快站起來
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】屁股還黏在椅子上嗎?「久坐」帶來的健康危害,絕對超乎你的想像!你算過自己一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有幾小時嗎?上班8小時坐不夠,回家繼續當「椅子族」,加上完全不運動,小心內臟脂肪囤積,進而引起10大健康風險,包括容易被忽略罹患乳癌、卵巢癌、直腸癌、攝護腺癌之外,還有脂肪肝、失智症等。

久坐會造成內臟脂肪堆積,引發慢性發炎、代謝症候群等,還會增加血栓形成,引發腦心血管疾病。


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進行的電訪調查發現,有3成6(35.9%)的民眾1天坐9至12小時,12小時以上者也佔近1成(9.2%),都是久坐傷身的高危險群;且民眾不僅僅是上班時間沒有選擇所以不得不坐著,根據統計,國人上班已平均坐著6小時,但下班之後,7成(70.2%)的民眾表示還會再坐3小時,甚至有4成(40.3%)的民眾會坐4小時以上,繼續坐著看電視、上網等。
久坐到底對人體健康會帶來什麼危害?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醫師表示,久坐會造成內臟脂肪堆積,引發慢性發炎、代謝症候群等,還會增加血栓形成,引發腦心血管疾病。尤其代謝症候群患者未來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症、心臟病、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代謝症症候群者的6、4、3、2倍。
而關於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「腰圍」即與「內臟脂肪」有密切關係。國外研究指出,每天看電視(等同使用3C用品)4小時以上者,比小於2小時者腰圍高出7.2公分,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更是高近兩倍(1.8倍) 之多。內臟脂囤積體內會造成器官功能失調,包括10大疾病風險,如: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臟病、脂肪肝炎與肝硬化、憂鬱症、失智症、尿失禁、氣喘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糖尿病等。

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醫師表示,久坐會造成內臟脂肪堆積,引發慢性發炎、代謝症候群等,還會增加血栓形成,引發腦心血管疾病。



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,只要維持3個月,每周運動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腰圍自然可以縮小6公分,而內臟脂肪也可以減少3分之1。


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、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,久坐後不僅會腰痠背痛,長時間坐著不僅會導致BMI、腰圍、內臟脂肪增加,還會使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異常,增加三高慢性病、腦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雖然,腰圍是內臟脂肪的重要指標,但是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2015年針對全台六都1200人的電訪調查發現,代謝症候群的認知度已來到73.6%,但能正確回答出其重要指標—男女性腰圍標準為90公分和80公分者僅有23.9%,兩者雖都較去年高,卻仍嫌不足。而關於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「腰圍」,僅36%的民眾瞭解其代表「內臟脂肪」。

想要遠離腰圍代謝症候群、內臟脂肪,定期量腰圍不可輕忽,但是,根據同份調查,竟有62%的民眾沒有量過腰圍。因此建議,定期量腰圍,並且落實「腰圍八九十,健康常維持」,即指健康腰圍,男不超過90公分,女不超過80公分,即可預防三高與代謝症候群。
此外,要遠離內臟脂肪,就必需落實經常站起來走動,不要一直坐著。祝年豐醫師表示,只要維持3個月,每周運動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腰圍自然可以縮小6公分,而內臟脂肪也可以減少3分之1。大家現在不妨「站起來」,對抗內臟脂肪的死亡威脅。
來自群組: ♨ 秋居 ♨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※ 再次提醒您,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︰
  1.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。
  2. 禁止使用插頭香, 搶頭香, 搶第一, 第一名, NO.1,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。
  3.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。例如: 推......, 頂......,11111111, good, push, thank you, 謝了, 好看, 謝謝大大, 感謝分享, 支持, 再來 等等。
  4.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、引用別人的回覆。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,例如: 3q5ws9dmh。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。
  5.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,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。
※ 違反規則者,抓到輕者積分歸零,嚴重者封鎖IP。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 |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

本版積分規則

舉報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
GMT+8, 2025-7-29 09:31 , Processed in 0.022036 second(s), 7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